首页 区块链信息文章正文

币圈X战警:120亿加密风投Paradigm的另类精英炼成术!

区块链信息 2025年04月11日 17:41 55 author

引言:X战警学院的比喻与加密风投的另类精英

有時我覺得自己在管理 X 战警學院”,Matt Huang的这句话,初听只觉是硅谷精英们惯用的自嘲,实则暗藏着对当下风投行业,乃至整个加密货币圈子的某种不满。他将自己一手打造的120亿美元加密风投公司Paradigm,比作超能力变种人的聚集地,这不仅仅是一种戏谑,更是对传统金融秩序的反叛。

另类精英的聚集:Paradigm的独特之处

Paradigm吸引的不是循规蹈矩的MBA毕业生,也不是华尔街的精英银行家,而是一群拥有“超能力”的怪才。比如,19岁的麻省理工辍学生Charlie Noyes,一个不修边幅、时间观念淡薄的“问题少年”,却能凭借对加密货币的敏锐洞察,成为Paradigm的普通合伙人;还有从魔兽世界玩家到加密货币领域多产工程师的Georgios Konstantopoulos,以及在Discord服务器上被发掘的匿名高中生开發人員transmissions11,这些人的履历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标准格格不入,但他们却在Paradigm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
Huang的自嘲与无奈:天才的混乱与卓越的矛盾

Huang的“X战警学院”的比喻,既是对这些另类精英的赞赏,也是一种无奈。他坦言,这些“变种人”有时会“非常离谱,特别能制造混乱”,让人抓狂不已。然而,正是这些看似混乱的行为,孕育着突破性的创新。“一看到他们能完成的事情,你会觉得,天啊,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做到这一点。”这或许就是Huang内心深处的矛盾:既渴望秩序与效率,又深知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混乱与边缘。他必须容忍那些看似“无理取闹”的行为,才能激发这些天才的潜力。这是一种管理上的挑战,也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:究竟是秩序带来繁荣,还是混乱孕育新生?在Huang看来,或许两者并不矛盾,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。

Paradigm旧金山总部探秘:技术创新与金融重塑的交汇点

在旧金山一个寒冷的早晨,我有幸走进了Paradigm位于联合广场上方的总部。透过巨大的拱形窗户,传统金融的混凝土高塔与SoMa区创业公司的身影交相辉映,这恰如其分地象征着Paradigm所处的地位——连接传统金融与前沿技术的桥梁。与其说这里是一家风投公司,不如说是一个高科技实验室,一群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正埋头于重塑金融系统的宏伟蓝图。

顶层会议室的“Paradigm 绿”:稳定币交易的革命性突破

顶层会议室的弧形设计,宛如一座大教堂的回音廊,让人感到一种肃穆感。合伙人Dan Robinson正穿着一双“Paradigm 绿”的耐克Air Force 1,以高频交易的速度向我解释他们的最新突破——“靶心流动性(bullseye liquidity)”。研究合伙人Dave White戴着六边形眼镜,留着凌乱的胡子,专注地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演算着复杂的方程式。稳定币是加密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其交易基础设施却异常原始,每对交易都需要独立的资本池。他们的创新,旨在将这些分散的市场整合成一个高效的单一系统。

开放研究的背后:超越利益的行业责任感

“靶心流动性”无疑将为Paradigm的投资组合公司(如Uniswap和Noble)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,但他们却计划将研究成果开源,供整个行业使用。这种做法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领域显得格格不入。Robinson的解释是:“如果有人实现了这个想法,并整体改善了加密货币生态,我们也完全没问题。”这种超越自身利益的胸怀,体现了Paradigm对加密货币行业发展的一种责任感。他们不仅仅是投资者,更是行业建设者。

Huang的角色:倾听者、思考者、最终决策者

在整个过程中,Huang始终保持着倾听者的姿态。他身着一件朴素的黑色日本毛衣,运动员般的身材透露着一种内敛的力量。他很少打断Robinson和White的讨论,但当他开口时,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。多年来,Robinson和White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:无休止的争论,直到Huang给出最终的答案。“他话不多,”Robinson说,“但我们最后总是按他建议的去做。”Huang的决策并非基于简单的直觉,而是建立在对技术细节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。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,将不同乐器的声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,最终演奏出美妙的乐章。

Huang的早期投资:从字节跳动到Instacart,慧眼识珠的炼成

2012年,Huang在北京的一次度假中,拜访了一家在两间简陋公寓里运营的初创公司。创始人张一鸣正在开发一款个性化新闻应用——在当时看来,这似乎是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。然而,Huang却从中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。

北京之行:直觉、能力、野心,张一鸣的独特魅力

“我记得当时有种很深的直觉,这个人极其能干、专注、上进,同时又能保持平衡,不会让自己崩崩溃。”Huang回忆道,“他对自已想要构建的东西有极其清晰的认识,还有一种征服世界的强烈野心。”尽管语言不通,Huang却能感受到张一鸣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。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上的判断,更是一种对人类潜力的深刻洞察。

早期投资的回报:字節跳動的成功与Huang的低调

Huang毅然决然地向字节跳动投资了一笔资金,尽管当时公司的估值只有2000万到3000万美元。如今,字节跳动的估值已经高达3000亿美元,Huang的投资也获得了惊人的回报。但他对此却显得异常低调,甚至不愿透露具体的数字。或许,对于Huang来说,金钱早已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。他更看重的是,自己能够帮助那些有潜力改变世界的人,实现他们的梦想。同年,Huang还在旧金山对Instacart、Benchling、PlanGrid和Amplitude等初创公司进行了种子投资,这些公司如今也都已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头。Huang的投资眼光之精准,令人叹为观止。这并非仅仅是运气,更是建立在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创业者潜力的深刻理解之上。

Paradigm的诞生:Ehrsam的愿景与Huang的运营天赋

Paradigm的诞生,源于Coinbase联合创始人Fred Ehrsam的一个大胆设想。他认为,加密货币将彻底改变金融行业,但现有的风投公司却无法理解这种变革的真正潜力。于是,他找到了Huang,希望共同创立一家与众不同的投资公司。

红杉资本的橄榄枝:Coinbase的投资契机

当时,Huang已经在红杉资本工作,但他仍然对加密货币充满热情。在红杉资本期间,Huang就对Coinbase进行了投资,这为他后来与Ehrsam的合作奠定了基础。红杉资本为Huang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,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渴望做一些更具颠覆性的事情。

研究实验室与工程团队的结合:Paradigm的独特模式

Ehrsam和Huang一拍即合,他们决定创立一家集研究实验室和工程团队于一体的投资公司。这种模式在风投行业实属罕见。Paradigm不仅投资于加密货币项目,还致力于开发底层技术,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这种做法,体现了他们对加密货币的长期承诺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。Paradigm不仅仅是一家追逐短期利益的投资机构,更是一家致力于推动行业长期发展的创新引擎。

Huang的家庭背景:金融理论家与计算机科学教授的熏陶

Matt Huang的成功并非偶然,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。他的父亲Chi-fu Huang是世界顶尖的金融理论家,他的母亲Marina Chen是开创性的计算机科学教授。Huang从小就耳濡目染,在数学、经济学和技术的交汇处长大。

LTCM危机与家庭变故:在混乱中寻找机会

1997年,Huang的父亲受命建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(LTCM) 的亚洲办事处,全家搬到了日本。然而,好景不长,1998年,LTCM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,Huang一家也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积蓄。这场危机对Huang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让他明白了金融市场的风险,也让他看到了在混乱中寻找机会的可能性。

周末中文学校的“开除”:无法控制的天性与专注的能力

在学校里,Huang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。他焦躁不安,经常扰乱课堂秩序,甚至被周末中文学校开除。然而,当他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,却能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。他对星际争霸的痴迷,就体现了这种能力。

麻省理工的洗礼:从在线扑克到硅谷的诱惑

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,Huang找到了自己的舞台。他开始学习数学,参加数学俱乐部,并逐渐展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。他还迷上了在线扑克,甚至休学一个学期专门玩扑克。然而,真正改变Huang人生的,是他的一位朋友Albert Ni决定退学加入一家名为Dropbox的初创公司。这件事让Huang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。他开始阅读Paul Graham的文章,了解硅谷,并逐渐被创业的魅力所吸引。

从Twitter到红杉资本:Huang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

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,Huang和他的室友一起加入了Y Combinator,并创办了一家名为Hotspots的初创公司。尽管这个项目最终失败了,但Huang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。后来,Hotspots被Twitter收购,Huang也因此进入了Twitter工作。

字節跳動的投资:直觉的胜利与意外的财富

在Twitter工作期间,Huang仍然对创业充满热情。2012年,他来到北京,并对字节跳动进行了投资。这笔投资最终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,但也让他对消费互联网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他开始意识到,消费互联网很容易被预测,难以找到有趣的工作和令人信服的回报。

红杉资本的“最高标准”:野心的膨胀与方法的自由

2014年,Huang收到了来自红杉资本的招聘邮件。尽管他对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并不感兴趣,但他仍然决定去面试一下。在面试过程中,他撰写了一篇关于Coinbase的文章,这引起了红杉资本的注意。最终,Huang加入了红杉资本,并在那里发现了“最高标准的地方”。在红杉资本,Huang见识了许多伟大的创业者,这让他本就很大的野心更加膨胀。

红杉资本的遗憾:莫里茨的挽留与Huang的决心

在红杉资本工作期间,Huang仍然对加密货币充满热情。然而,他发现很少有同事与他产生共鸣。最终,Huang决定离开红杉资本,与Fred Ehrsam共同创立Paradigm。尽管红杉资本非常希望Huang能够留下,但Huang已经下定了决心。据多方消息来源报道,传奇投资者迈克尔·莫里茨称Matt Huang是“红杉历史上唯一令人遗憾的损失”。

拥抱加密货币:怀疑、探索、信念的转变

Matt Huang最早接触比特币是在2010年,当时他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。比特币将数学、经济学、计算机科学和博弈论完美融合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他。

比特币的初体验:好奇心与小额亏损

尽管Huang对比特币的理念非常着迷,但他最初对它的探索更多是出于求知欲,而非投资。直到2012年,他才在当时的主流交易所Mt. Gox上购买了一些比特币,并经历了第一次大泡沫。“几乎是在第一次赔钱,”他反思道。“然后你有点放弃了,把它当做死掉的东西一笔勾销。而当你看到它卷土重来、并未死去时,你就开始感到好奇。”这次经历让Huang意识到,加密货币并非简单的投机工具,而是蕴含着巨大的潜力。

与Ehrsam的合作:共同的愿景与互补的背景

正是这种好奇心和对加密货币的长期看好,促使Huang与Fred Ehrsam走到了一起。Ehrsam在加密货币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,而Huang则在投资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。他们的背景完美互补,他们的愿景也高度一致。他们都认为,加密货币将彻底改变金融行业,而他们要做的,就是帮助这一变革成为现实。

Paradigm的创立:颠覆现状,重塑加密风投

Huang和Ehrsam于2018年6月正式创立Paradigm,其核心理念是:加密货币是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变革之一,而这个领域需要的是真正理解“加密原生”特质的投资者。他们不仅要投资于加密货币项目,还要参与到整个行业的建设中。

规模化的规划:Duncan的震撼与Huang的野心

东岩资本(East Rock Capital)创始人兼Paradigm顾问Graham Duncan回忆说,从一开始他就被Huang和Ehrsam的信念所震撼。“他们始终在从规模角度规划可能发生的事情,”Duncan说。“这让我震惊,但这不是自大。他们的时间视野完全不同,而他们所计划的事情最终都实现了。”Duncan的观察表明,Huang和Ehrsam从一开始就对Paradigm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远大的目标。他们不仅仅想成为一家成功的风投公司,更想成为加密货币行业的领导者和推动者。

首只基金的募集:顶级机构的信任与大胆的投资策略

Paradigm的首只基金募集了4亿美元,投资者包括哈佛、斯坦福和耶鲁等顶尖机构,以及红杉资本。这标志着主流机构对加密货币的认可,也体现了对Huang和Ehrsam的信任。与大多数风投公司不同,Paradigm没有逐步调动资金,而是迅速要求全额4亿美元,并开始平均买入比特币和以太坊。这种大胆的投资策略,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加密货币的信心。在当时,比特币的价格约为4000至5000美元,这意味着Paradigm押注2018年比特币下跌超70%的加密寒冬终将解冻。

早期员工的招募:Noyes的另类、Robinson的技术、Palmedo的严谨

Paradigm的前三名员工也体现了其与众不同的特点。Charlie Noyes在Telegram群聊中被Huang发现,他是一位19岁的麻省理工辍学生,拥有对加密货币的敏锐洞察。Dan Robinson是Huang的中学朋友,拥有过硬的加密技术。Alana Palmedo则带来了连接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所需的机构严谨性。这三位员工的背景各不相同,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:对加密货币充满热情,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。

第二只基金的募集:在他人怀疑时,坚定信念

2019年中,加密货币价格开始回升,但大多数投资者仍然对该行业持谨慎态度。Paradigm再次进入市场,其初始投资者群体重申了对Huang和Ehrsam的支持。这一时机充分体现了Huang的行事风格:在他人怀疑时募集资金,从那些与他同样坚信加密货币将彻底重塑金融的伙伴。

Huang对加密货币的执着:质疑权威,寻求改变

尽管Paradigm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但我们仍然要问,为什么Huang会对加密货币这个狂野的世界如此感兴趣?对Huang来说,金钱早已不再是问题,而且他在红杉资本似乎拥有一份完美的工作。对于Huang来说,答案很简单:“我想我一直对权威抱有某种怀疑,所以当我看到权威发挥作用时,我确实会怀疑:这是我们想要的世界运转的方式吗?”Huang对权威的质疑,源于他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。他认为,加密货币可以挑战现有的金融体系,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。

加密货币的三大阶段:货币、金融系统、互联网平台

Huang认为,加密货币的发展分为三个关键阶段:首先是货币,然后是金融系统,最后是互联网平台。每个阶段都建立在下一個阶段的基础之上,并促成下一個阶段的形成。

“扼杀点行动”:对金融审查的担忧

Huang 对美国政府的“扼杀点行动”表达了担忧,认为这是对金融审查的尝试。他认为,政府试图限制某些行业获得银行服务的渠道,这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侵犯。这种担忧,也促使他更加坚定地支持加密货币的发展。

稳定币的兴起:加密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

稳定币是加密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将加密货币与美元等稳定资产挂钩,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稳定的交易媒介。Huang认为,稳定币的兴起,是加密货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它为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
机构的拥抱:贝莱德的比特币ETF与富达的投资建议

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拥抱加密货币。贝莱德推出了比特币ETF,富达建议投资者配置1-3%的加密货币资产。这些举动,都表明加密货币正在逐渐被主流金融机构所接受。Huang认为,这标志着加密货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
互联网平台的未来:真正的数字所有权与无需中介的交互

Huang认为,加密货币最终将改变互联网的面貌。与当今的互联网不同,未来的互联网将实现真正的数字所有权,用户将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数据和资产。加密货币还可以实现无需中介的直接用户对用户交互,这将极大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
加密货币的阴暗面:诈骗、黑客、投机,Huang的长期视角

如同任何新兴技术,加密货币也充斥着阴暗面:诈骗横行,黑客猖獗,memecoin文化鼓吹着短期投机,代币价格的剧烈波动和频发的项目崩盘,都让整个行业看起来更像一个赌场,而非金融的未来。

稳定币的案例:泡沫与基础设施的完善

Huang 对这些负面现象并非视而不见,但他坚持长期视角。 他认为,就像早期的互联网既吸引了杰出的研究人员,也吸引了骗子和欺诈者一样,加密货币的开放前沿既促成了创新,也滋生了不良行为。每一波新浪潮,包括从外部看似非理性的投机泡沫,都带来了新的人才和资本,以构建关键的基础设施。稳定币的演进历程便是最佳例证。2017年的ICO泡沫将主流注意力带向了加密货币,并催生了一代新的加密富豪投资者。其中一些资本流入开發稳定币,导致其基础设施显著改善。

稳定币的应用:SpaceX、Scale AI、Ramp的实践

稳定币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。SpaceX使用稳定币将新兴市场的收入汇回,转换当地货币为数字美元,实现即时转移。Scale AI通过稳定币轨道支付其全球数据标注员网络,消除了跨境摩擦和成本。像Ramp这样的公司财务团队发现了另一个优势:虽然储蓄账户的利息只有百分之几,背靠国债的稳定币却能捕获银行通常留给自己的大部分收益。

交易量的增长:稳定币的崛起与支付的未来

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。交易量连续五年以每年120%的速度增长。2024年,稳定币处理了5.6万亿美元的支付交易,几乎相当于Visa 13.2万亿美元的近一半。这一势头促使Stripe在2024年10月收购了稳定币支付平台Bridge。 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 Collison写道:“稳定币是金融服务的室温超导体。多亏了稳定币,全球企业在未来几年将受益于速度、覆盖范围和成本的显著改进。”

加密货币的演变:Bitcoin、Ethereum、稳定币、DeFi、NFTs、社交应用

这种采用反映了加密货币更广泛的演变:Bitcoin 于2009年推出,在2011年达到了第一个百万用户。以太坊(Ethereum)随后在2015年推出,并在2017年达到了相同的里程碑。接着是2019年的稳定币,2021年的去中心化金融(DeFi),2022年的NFTs,以及2023年的社交应用。 Huang认为,加密货币的演变是一个不断试错、不断完善的过程。

Huang的加密哲学:多人技术、协调采用、长远眼光

批评者经常强调加密货币对日常业务缺乏影响。Huang 认为稳定币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,但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,需要区分像AI这样的“单人”技术和像加密货币这样的“多人”技术,前者提供即时效用,后者需要协调采用。

Collison对Huang的评价:冷静、严谨、耐心

“这就像采用一种新语言或定居一个新城市,”他解释说。“如果你独自去做,它毫无用处。”他指出电子邮件作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类比。早期批评者称其为“技术上引人入胜但经济上幼稚”,就像今天对加密货币的怀疑一样。与 Huang 交谈时,他对于整个加密货币的从容态度令人注目。 Patrick Collison 将 Huang 加入 Stripe 董事会,既因为他的加密货币专长,也因为他更广泛的商业洞察力,他说:“Matt 的气质与众不同。他冷静、严谨且耐心——这些特质独特地适合处理任何复杂的、后果滞后的技术,比如加密货币。”

Paradigm的承诺:确保加密货币的成功

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够同时持有投资论点的两面。 Collison 说:“他能处理熊市案例,这些案例通常比牛市案例具体得多。然后他理解技术的可能性,看到小的萌芽事物如何在未来变成非常重要的事情。” 最近,人工智能已成为科技的新前沿,其清晰且即时的应用激发了全世界的想象力。 Huang 和他在 Paradigm 的团队甚至考虑过扩展他们的关注点以包括 AI。但他们坚持了对加密货币的承诺,Huang 解释说:“AI 有没有我们都会发展得很好。加密货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,需要与 AI 共存,但却又没有太多优秀的捍卫者。我们要确保加密货币的成功。”这种确保加密货币成功的承诺,最终塑造了Paradigm与众不同的投资方式。

Paradigm的研究驱动模式:创造获胜的条件

与其等待市场上的“赢家”浮出水面,Paradigm更倾向于主动创造“赢家”涌现的条件。这不仅意味着分析市场趋势和开出投资支票,更意味着着手解决那些阻碍整个行业发展的底层技术难题。

Robinson的角色:探索性研究与开源项目

Paradigm以研究为驱动力的独特风格,很大程度上源于一次看似偶然的招聘。当初,当Huang邀请他的中学好友兼伴郎Dan Robinson加入Paradigm时,团队内部也对这位从律师转型为自学成才的程序员,究竟能在一家投资公司中扮演何种角色感到困惑。“我们希望 Dan 加入团队,因为他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,”Huang回忆说,“但他并非最具商业头脑,我们不确定他如何参与投资流程。”为了能够顺利接纳Robinson,Huang和Ehrsam专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全新的职位,其中包括允许Robinson利用一部分工作时间从事开源项目,他们将这一部分工作统称为“探索性研究”。

Uniswap v3的突破:集中流动性,提高效率

Robinson在早期的以太坊研究社区中结识了 Hayden Adams,后者正是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的创始人。加入Paradigm几周后,Robinson便撰写了一份关于Uniswap的备忘录,这份备忘录不仅促成了Paradigm对Uniswap的种子轮投资,也开启了Robinson积极参与改进Uniswap的进程。他提出的多项改进方案被Uniswap采纳,最终促成了Uniswap v2的诞生,使得任何基于以太坊的代币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易,帮助该协议的交易量从20亿美元扩展到超过1万亿美元。但Robinson和Adams并未止步于此,他们在201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,都在寻找更为根本性的突破。通过大量的数学探索,他们最终发现了一种在特定价格范围内有效集中流动性的方法,允许交易者将资金集中在真正需要的地方。这项创新最终成为了Uniswap v3,将资本效率提高了高达4000倍。这意味着原本需要20亿美元分散在所有可能价格上的资金,现在只需500万美元的头寸便能提供相同的交易深度。

Blend的创新:针对NFT的借贷协议

这种研究驱动突破性产品的模式在 Paradigm 的投资组合中反复出现。去年,当Blur 向公司提出增加保证金交易时,团队面临一个根本性挑战:如何安全地针对流动性差、价值难以确定的 NFT 放贷?研究团队花了四个月开發了一种全新的借贷协议 Blend。Robinson 指出:“如果你能解决针对 NFT 的借贷问题,你就可能解决针对任何非流动资产的借贷。” Blend 推出后几个月内,就创造并主导了一个全新的借贷类别。

Paradigm的竞争优势:技术深度与专家团队

与将技术资源与投资决策分开的传统风险投资公司不同,Paradigm 的研究人员是每项投资的核心。他们参加每场 pitch 会议并帮助做出每个决定。这种整合意味着他们经常发现其他人错过的机会,因为他们已经在处理类似的

品牌重塑风波:加密行业的忠诚与Paradigm的回应

2023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,加密新闻公司 The Block 的记者们发现了一件引发行业广泛争议的事情。通过 Internet Archive 的 Wayback Machine,他们注意到 Paradigm 已悄然从其主页和社交媒体上删除了所有“加密货币”(crypto)的提及,重新定位为一家“研究驱动的技术投资公司”。这一看似明显的发现——尽管这一变化已有一个月之久——立即引发了强烈反弹。

对于异常重视忠诚度的加密行业来说,这感觉像是背叛。

“我们不想再为你们工作了,”一家投资组合公司在推特上写道,提到这次品牌重塑以及 Paradigm 对 FTX 的投资,“这成了我们整个行业的伤疤”。这种批评刺痛人心,但体现了加密货币界残酷的坦诚。Paradigm 不仅恢复了“加密货币”这个词,还加倍努力,在主页上添加了闪烁的霓虹灯ticker,上面写着:“crypto crypto crypto”。

这次变化背后的现实更为平淡。团队中的两名研究人员认为Paradigm的研究范围已超越了狭隘的“加密货币”定义,涵盖了更广泛的分布式系统和前沿技术领域。他们认为,Paradigm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加密货币领域,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。然而,这一想法并未获得整个团队的认可,最终导致了品牌重塑风波。Paradigm的迅速回应,体现了对加密货币社区的重视,也表明了他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。

发表评论

区块链快讯

Copyright © 2024-2025 . All Right Reserved Sitemap

Corolland区块网